智库洞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洞察 >> 正文

袁政慧: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下)

发布日期:2020-05-12     来源: 云顶财说     点击:

编者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我国政府果断出手,及时出台了多项政策,多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这次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堪比上世纪大萧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我国“保就业”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研究了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四类就业群体,包括:出口相关制造业就业者、生活服务业就业者、个体经营户及高校毕业生,分析了不同类型就业群体各自所面临的就业困难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四类就业群体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降低失业率,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袁政慧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 副教授

引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政策,涉及财税、金融、社保等多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新基建及传统基建等的带动下,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压力相对较轻,在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建筑业的焊工、工程机械维修工、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及钢筋工等四类工种上榜。但是,由于这次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堪比上世纪大萧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我国“保就业”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中国失业率有多高?》,疫情下就业问题较突出的有出口相关制造业、服务业及个体经营户(如图1所示)。因此,本研究选取上述三类就业群体,再加上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高校毕业生,本文将重点研究这四类就业群体。

1. 出口相关制造业的就业问题

我国出口相关制造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商务部部长2019年10月报告,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8亿左右,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0%以上。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盟、美国等进出口下降,但对东盟进出口保持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1.56万亿元,下降12.4%,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57.7亿元,下降26.1%。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中国对美国、欧盟等传统出口目的地的贸易额下降,而对越南等东盟国家出口持续增长说明美欧国家产业链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影响已经显现,这将对我国外贸的长期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其二,加工贸易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受疫情影响较大。

因此,出口相关制造业,包括加工贸易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行业,面临着疫情之前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疫情初期国内复工难和疫情全球蔓延后订单损失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承担着厂房、租金、劳动力成本、银行利息等各类成本,资金链紧张,将使这行业部分就业群体面临失业风险。

2. 服务业的就业问题

在复工复产的进程中,制造业复产复销相对较快,而服务业相对较慢。2020年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2%。,对服务业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GDP出现分化,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3.2%,金融业增长6%,继续呈增长态势,而其他服务业下降1.8%,房地产业下降6.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4%,批发和零售业下降17.8%,住宿和餐饮业下降35.3%。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包括餐饮业、旅店业、教育业、旅游业、家政服务业、美发美容业、各种代理服务等与居民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负面影响更大。一方面,这些生活服务业的需求在萎缩。比如,当前餐馆老板在恢复营业以后没有等来“报复性消费”,反而是“报复性存款”,说明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收入降低,因而对这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服务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这些行业提供的服务具有体验性、即时性和聚众性的特征。体验性就是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它不同于线上服务,消费者没有当面体验服务就没有消费。即时性是指服务是当时就发生的,不能像工业品一样错期生产或以库存调节,没有消费就没有服务提供,也就没有工作岗位和劳动收入。聚众性需要服务的供需双方面对面聚集在同一个空间。因而,疫情防控期间,生活服务业就业的压力更大。

3. 个体经营户的就业问题

个体经营户包括了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没有登记或免于登记但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城镇、农村个体经营户,即个体户。个体户在我国就业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2019年全国就业人员7.7亿,其中城镇就业4.4亿、占比57%;在城镇就业中,个体就业1.0亿、占城镇就业的24%;如果算上乡村,全国个体就业1.6亿,占总就业比重21%。

在城镇,个体户大量存在于体验式服务业当中,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停工歇业就意味着短期失业。在农村,疫情防控对于农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也带来了较大冲击,饲料断供、运输受阻、防疫成本增加,一些农户刚刚从前期非洲猪瘟疫情恢复,再次遭受重创。因此,个体户的就业受疫情冲击压力较大。

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0万人,考研报名人数达340万人。4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共同发布了《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1 月份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了1.83%,而2月和3月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1.67%和26.69%;在供给方面,1月和2月同比增幅较小,分别为5.85%和 12.30%,但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高达 143.25%。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 16.77%, 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 69.82%。根据“招聘”的百度指数(如图2所示),自去年11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以后便下跌企稳,连往年的春招旺季该指数都没有任何起色,显示疫情下用人单位对于新员工的需求下降。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营收减少,利润降低,力争不倒闭不裁员,对于新员工的需求减少。同时,此次疫情发生时间正值2020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招聘关键时期,对于毕业生求职和企业招聘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产生负面影响,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作为毕业去向的渠道受到挤压。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二、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手,于2020年3月20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多举措并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本研究则从前述分析的就业的四个主要问题着手,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建议。

1.提升出口相关制造业就业的建议

稳外贸和稳就业高度相关,“六稳”当中最关键的是稳就业和稳外贸。虽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持续增长,2020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比达到31.4%,但是,稳外贸也要高度重视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市场的跨国企业,因为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带来的终端产品的订单将有助于延长相关产品的产业链,有助于国内有关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扩链延链。产业链稳了,外贸就稳了(产业链的转移难度高于单个加工企业的转移难度),出口相关制造业的就业也就保住了。因此,建议政府出台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延链的有关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做好出口相关制造业全产业链的建设与维护。

我国现在正大力支持出口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努力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攀升,但是,在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时期,仍然要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出口加工业,建议政府出台相关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比如,对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出口企业提供免税、税收返还及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相关企业的负担,这将有力地促进出口加工业相关的就业。

2.提升生活服务业就业的建议

针对前文生活服务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分析。从需求的角度,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已经在通过发放消费券来促进餐饮业等生活服务业的消费,也有学者建议直接发现金,而本文建议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比如减少个人综合所得的级数、降低税率、将年度减除费用从六万元提高至10万元以及返还部分上年度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等,提高消费者的收入,解决他们“报复性消费与兜里没钱的矛盾”。

从供给的角度,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已经有一些减免租金、税收优惠及电价补贴等举措,本文建议生活服务业从业者考虑进行供给侧改革,即开发生活服务业新职业,如电竞运营师、STEM创客指导师、汉服造型师等,为求职者提供更多选择。这些依托于新经济的新职业,将带动新的消费潮流,为这些生活服务业新职业的就业者带来较高的收入。

3.提升个体经营户就业的建议

中国的个体经营户(个体户),超过半数为生存型创业,而不是机会型创业,即他们只能自我雇用、自己生存、自谋出路,不具有创造就业机会的功能,他们是自食其力的自由职业者。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6亿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而创业成功的个体户则不断扩大着就业机会。因此,保住个体户就保住了全国21%的就业。

针对个体户的特征,本文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夜间经济(或夜经济)和地摊经济的发展,因这两类经济的从业者主要是个体户,他们用工灵活,工时灵活,有利于稳就业。首先,夜经济不等同传统夜市,是消费经济转型升级,其业态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既拉动了消费又带动了相关就业。其次,地摊经济可帮个体户快速回本创收,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只要给予一席之地便可以维系个体及家庭的生计。因此,面对夜经济和地摊经济,地方政府不能一味追求整洁及一禁了之的简单管理,在维护秩序、保持环境整洁、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的前提下,建议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扶持政策,以便最大程度增加社会就业。

4.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国发办6号文已经从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及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五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只要认真落实,将大力促进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建议:其一,在传统就业领域,高校毕业生适度改变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灵活看待就业岗位、薪酬、地点等条件,以积累职业经验和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为主。其二,在新就业领域,高校毕业生可以积极参与“互联网+”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具有雇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等特征,适合对新事物接受力较强的高校毕业生,而互联网产业无论是从自身的高速发展还是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来看,都是值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重点考虑的行业。(完)

参考文献:

[1] 沈国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02):16-25.

[2]朱青.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20(04):9-14.

[3]程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2):40-42.

[4]经济观察报.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度低于全国专家建议扩张需求[EB/01].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