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底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国的正常经济秩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也对就业问题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与就业形势,包括对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这四大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当前我国复工复产现状,显示我国正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改善,但当前的产能利用率还有待提升。最后,本文对未来经济及就业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了未来中国就业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冲击与未来就业趋势
作者:袁政慧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 副教授
引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2019年底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国的正常经济秩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也对就业问题造成了直接的影响。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2020年4月17日,在第一季度GDP的数据公布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个“保”,并将保就业放在了第一位。
一、全球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全球的不仅是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的双重危机,还造成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失业问题。本文将分析上述经济体的GDP及失业率的情况(如图1-图8所示)。其中,各经济体2020年GDP的数据为第一季度的数据,其他年份为全年数据。
图例:图1-图8相同
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2019年3月表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就业。1从图1至图8可以看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近期经济增速急剧下滑,而中国GDP增长速度在2020年一季度为-9.8%,下跌速度远高于美国的-4.8%,欧盟的-3.5%和日本的-1.8%。从失业率指标来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2020年一季度都出现了失业率明显上升的情况,美国失业率激增至4.4%,已有超过2200万人失业;欧元区失业率虽小幅上升至7.4%,但据麦肯锡预计,未来几个月欧洲失业率或上升近一倍,5900万个工作职位面临被永久裁减的风险;日本完全失业率为2.5%,失业人数为176万人;中国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增至6.2%,3月份虽回落至5.9%,但就业形势与往年相比较为困难。虽然各经济体对于失业率的统计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并非完全一致,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经济体就业的目前的影响(或预测未来的影响)无疑是明显不利的。
中泰证券近期的研报《中国失业率有多高?》中按照ILO的失业标准测算,我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失业率为20.5%,新增失业人口7000万左右。此外,百度指数当中,对于“失业”的搜索在2020年4月也较前五个月明显上升,4月下旬有所回落(如图9所示)。
二、当前我国复工复产现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形势发展,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改善。根据工信部的监测数据,截至3月21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整体复工率达到95%,表现最好;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只有72%。至于服务业,根据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截至3月22日,大型批发零售业复工率90%,餐饮业复工率80%,住宿60%,家政服务40%,其它类型的服务业,如文体娱乐、教育培训、旅游业等,其复工情况将视疫情防控的进展才能确定。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20年4月为50.8%,比上月回落1.2%,如图10所示。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1%和50.2%,比上月回落1.5%和1.3%;小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1%。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复苏势头,4月生产指数为53.7%,下降0.4%。从劳动力需求看,从业人员指数为50.2%,企业用工量连续两个月增加。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0.9%,显示非制造业正在持续加速恢复,如图11所示。
分行业看,2020年4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7%,上升4.6%,在复苏传统基建、加快新基建等政策推动下,建筑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1%,上升0.3%。从行业大类看,零售业、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显示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公共消费等政策推动下,上述行业业务活动正在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加快推进。而住宿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45.0%以下,低于50%景气荣枯线,显示这类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且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低于45.0%,复工复产进程需视疫情进展及各地方政府的决策,导致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这些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制造业,而我国服务业的GDP占比已超过50%(如图12所示),且自2013年开始,服务业对GDP的拉动已经超过制造业(如图13所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已达到55%,因此,保住服务业的就业对于“保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图12中,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
从PMI指数总体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近两个月都在荣枯线以上,预示着经济运行基本趋势向好发展。但是,从产能利用率这个指标(图14)来分析,在经济复苏道路上还面临一些挑战。
图14中2020年第二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下跌至67.3%,显示了复工率与复产率的不一致,说明实践中存在复工不复产的现象,即工人回到工厂了,但受国外疫情及国际经济等影响,订单却取消或减少了,造成部分工厂裁员或放无薪长假(变相裁员)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而订单回补尚需时日。
受全球疫情及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外贸面临较大挑战。近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走势如图15所示,包括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在内的指标在2019年12月底之后均调头下跌。所幸2020年3月当月进出口出现回升,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3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9万亿元,下降3.5%;进口1.16万亿元,增长2.4%。
外贸出现的困难将对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王玥2015年在《对外贸易对失业率的影响探究》一文中提出:对外贸易对促进所有国家国内的就业效应显著,与OECD(经合组织)国家相比,非OECD国家出口和进口对就业都有较大促进效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完成,因此就业岗位较多。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上曾表示,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至20万人的就业。如果按海关统计的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来计算,将影响205万至228万人的直接外贸行业就业机会(尚无法估算出行业间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保住进出口贸易,尤其是保住出口加工贸易对于“保就业”具有重大影响。
三、未来经济及就业形势预测
中国的PMI指数预示了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控制住以后逐步筑底回升,有利于就业回暖,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altic Dry Index,缩写BDI)近期也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作为全球主要航线干散货航运费用的指数,BDI是全球经济的领先指标,BDI走势如图16所示。
从图16中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2019年9月达到近几年高点后便调头向下,在今年1月以较大跳空缺口大幅下跌,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航运业的巨大影响,其后便逐步小幅回升,体现航运业正在逐渐复苏。但BDI月K线在4月收出一根上影线长的十字线,说明运价的空头力量较强。虽然BDI指数受季节性因素(航运业旺淡季)、自然灾害(灾害发生时运价反而较高)等影响,但其作为GDP的先行指标,近期还是有望走出震荡向上的趋势,而这预示着全球贸易经济活动的逐步复苏,对提振就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而BDI指数的长期走势还会受国际经济、政治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应另当别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急剧萎缩3%,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美国经济将萎缩5.9%,欧元区萎缩7.5%,中国经济增长1.2%。IMF预计2021年全球增长将回升到5.8%,而中国经济将大幅增长9.2%,如图17所示。
IMF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测将大力提振中国经济发展及保就业的信心,对于提升就业降低失业率具有积极作用,预示了中国就业向好的态势。但是,IMF的预测是建立在假设各国疫情2020年下半年消退,且各国采取的政策行动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大面积破产、长期失业和系统性金融压力的基础之上。根据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因而,分析就业问题不仅因为就业及失业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由于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