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洞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洞察 >> 正文

刘天琦 翁若宇 李浠平:后疫情时代 全球化or逆全球化?

发布日期:2020-04-27     来源: 云顶财说     点击:

 

编者按:当前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冲击,全球形势大幅震荡。3月11日中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为世界大流行(pandemic),正式将此次疫情定义为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在本该通力协作全世界共同战“疫”的当下,西方某些国家却开始鼓噪与中国的经济脱钩,“逆全球化”的声音甚嚣尘上,这些声音无疑让本就脆弱的全球化趋势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疫情过后,世界各国间的经贸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亦或是渐行渐远?本文将从产业链和国际贸易的视角给出自己的观点。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or逆全球化?

刘天琦1 翁若宇2 李浠平3

1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 讲师;2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 讲师;3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讲师

引言

2020年伊始,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爆发的初期,中央政府果断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截止到4月24日,全国310个城市确诊病例清零,每日新增确诊保持在50人以下,现有确诊人数呈逐日下降的趋势,可以说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正当我国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之际,海外疫情的形势却愈演愈烈,其中以欧美各国最为严重。美国自疫情爆发以来确诊人数已超过89万,死亡超5万人,其它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均已超过10万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必然会对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以人民币计,今年前2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疫情冲击下的外贸危机:全球分工下的产业断链必然带来贸易断源

在全球分工背景下,疫情引起的长久刺痛是来自全球供应链重组对中国制造的撕裂。因为疫情产生的中国零部件短期断供,引发跨国公司绕开中国企业重组产业链,而当中国大面积复产复工之后,国外需求端受疫情波及被掐断:

新冠疫情造成中国制造业“休克”,供应链和物流链受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些许闪失,全球供应链都会出现巨大的混乱。例如,武汉是此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武汉50%的制造业与汽车工业相关,汽车行业也成了这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由于病毒疫情造成来自中国的一种零部件“线束”的供应中断,现代汽车因无法开工生产而暂停所有在韩生产线,成为全球首个因疫情带来产业链中断而停产的中国境外车企。Automotive Logistics指出有消息称德国一家主流车厂的生产也受到影响。又如,2月11日柬埔寨制衣厂商会(GMAC)发布通告,由于该国制衣厂和制鞋厂约60%原料来自中国,受疫情影响,部分制衣厂和制鞋厂停产1或2个月。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断链”,国际间贸易受阻。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到2月之间,与中国贸易最为密切的20个国家(地区)贸易总额同比下降了9.6%,其中与美国的贸易额下降了19.6%,与日本和德国也分别下降了15.3%和18.1%。疫情让全球的产业链均受到了冲击,为了快速遏制疫情,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采用了封城封国的紧急措施,给各国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地打击,工厂停产、供应链受阻以及产业链中断,尤其是汽车、电子产业面临断裂的风险。例如美国时尚入门手表Fossil受疫情的影响,暂停了其在华代加工业务。承接美国Fossil代加工业务的东莞精度公司在公告中称,由于其最重要客户现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导致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公司经营已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在公告中,精度公司宣布全厂停产三个月的放假安排。这也就使刚刚得以复工的工人们再次面临无工可做的困境。新冠疫情破坏了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势必造成全球产业链破碎,而这又将倒逼中国产业链停摆。

疫情蔓延下的外贸难题:逆全球化风险加速世界经济“脱钩”

随着中央政府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我国境内的“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企业逐步开始复工复产,原本由于疫情冲击造成的产业链中断也逐渐开始恢复。然而,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的当下,中国境外的疫情却开始大范围蔓延,截止到4月24日,全球有209个国家存在确诊病例,累积确诊高达264万余例。在此背景下,从疫情中逐渐走出来的中国承担起了为世界输送防疫物资的重担,因为中国深知这是一场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最终战胜病毒。

那么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究竟向世界输送了多少医疗物资?以疫情最为严重的美国为例,据中国海关不完全统计,3月1日至4月17日,中国对美国提供了各类口罩18.64亿只,医用及其他手套2.58亿双,医用防护服2919万套,护目镜313万副,有创呼吸机156台,无创呼吸机4254台。纽约州长科莫在4月17日的记者会上就表示,纽约州的大量医疗物资都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口罩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防护服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防护面罩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呼吸机来自中国。我们需要检测药剂也来自中国”。不仅如此,中国外交部4月22日宣布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

然而,中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不但没有受到西方某些政客的称赞,反倒引起了他们对于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顾虑和对本国产业空心化的担忧,这些政客再一次把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的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4月10日,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呼吁在中国的美国公司考虑撤离中国,还不忘强调刺激措施:美国政府愿意支付搬家费用。同一天,又爆出呼吁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的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决定拨出20亿美元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此外,还有2亿美元的预算用来支持日企撤离中国,迁往其他国家。

事实上,跨国公司试图绕开中国重组产业链,形成国际产业配套的转移替代已不是新鲜事。中美贸易争端以来,全球产业链已经显现出重组趋势,部分企业转移出中国。根据瑞银集团(UBS)2019年2月公布的一份针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高管的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450位高管中有82%表示所在企业已经或者将要把部分制造业产能迁移出中国大陆(正在转移为46%,将要转移为36%),而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将加速产业链转移。此外,在疫情冲击下,现代汽车也正在启动应急方法,紧急扩大在国内和东南亚的采购规模,多方位应对,美国苹果公司这样的巨头也在考虑转移部分风险以分散今后遇到突发状况的风险。如果在全球找到了合适的转移替代,其损伤将是不可恢复的。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引发跨国公司产业链大规模重组,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将比中美贸易争端更加严重,某些行业几十年形成的配套基础一旦流失,将会很难再找回来。

后疫情时代:坚定拥抱“全球化”

战胜疫情的最终胜利绝不取决于第一个走出疫情的国家,它必须由每一个国家的胜利共同构成,要走出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漩涡,就必须进一步破除全球合作的阻碍因素,塑造更坚实的全球产业链,强化全人类面对危机的协作能力(刁大明,2020)。国际贸易就是全球分工的结果,全球的合作需要全球的分工。

疫情过后,世界格局将如何变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新冠疫情将使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全球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全球化应该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相反,也有人对全球化表示谨慎乐观,他们继续强调所谓“逆全球化”,试图开全球化的“倒车”。21世纪以来,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逆势袭来,全球化在逆全球化浪潮中艰难前进,多边合作在单边霸权阴影中坚强推进。不可否认,疫情造成的结果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造成了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对全球化的“反冲”。通过这一次疫情西方国家再一次深化了对中国制造依赖的焦虑,开始加速推动本国制造业回流,企图单方面破坏全球化的进程。然而他们却忽略了疫情的发生其实再次表明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认为,这次疫情不会终止全球化进程,疫情也没有改变全球化的基本逻辑。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性调整,调整的方向也将更加符合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经此一“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将再次凸显出来,而各国应该更加积极的拥抱“全球化”。(完)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刁大明. 后疫情时代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N]. 北京日报,2020-04-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