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洞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洞察 >> 正文

云顶论坛 | 江日初: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参与“一带一路”融资

发布日期:2019-05-21     编辑:一带一路      来源: 云顶财说     点击:

编者按:通常而言,融资是为现有项目寻找资金来源,即存在哪些可供资金,如何匹配资金。但是,要顺利完成项目融资,首先要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了价值,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愿意投入。江日初副教授结合所研究的课题,分别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三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一、背景与意义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盟,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然而,“一带一路”不只是政治倡议,更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的需要。

1.1 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参与“一带一路”融资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发展客观的结果

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90年代初,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占全球前250家企业份额不到十分之一。截止201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占全球份额超过20%。这是因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们的建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对外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如港珠澳大桥,长度达55公里,无论规模还是技术均达到世界一流。从建设效率来看,中国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北京三元桥,43个小时建成通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和商学院之间的大桥,与北京三元桥长度相同,车道少一半,建设周期长达五年。

1.2 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参与“一带一路”融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需要

今天,中国很多企业都走出去了,在国外站稳跟脚。以资金矿业为例,在全球九个国家地区有矿产资源,尤其是铜,像大家用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里面的铜片,他的市场份额接近全球的80%。我们也可以看到三一重工,其2006年在印度,2007年在美国,2009年在德国,2014年在巴西分别投资建立了生产园区。印度对三一重工年收入的贡献非常大,这是因为印度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挖掘机,推土机。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饱和期,三一重工国内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而海外收入是逐步增长的,而且比较稳健,这是国际化布局的需要。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国拥有非常多的全球500强企业,全球前十有8家是美国的,所以国际化是进一步发展进入发达国家不可避免的道路。

1.3 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参与“一带一路”融资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

截至2018年底,我国总共投资建设了103个海外园区,2014年为77家,2012年接近60余家。

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以越南为例,截至2018年底,越南共成立了328个工业经济园区,已投入使用250个,剩余76个正在征地、拆迁补偿和五通一平基础建设。累计有15500个项目入驻园区,其中外资项目8000个,占到投资总额的80%。越南依海,港口众多,再加上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众多韩日中美等投资者加快了落地越南工业园区的速度。但是越南是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比较高,要建设这么多园区,也面临融资需求和由谁去建设的问题。

为满足发展需要,基础设施需求异常庞大。根据亚行与世行相关研究测算,仅亚洲国家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年均在1万亿美元以上,亚欧非三大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每年至少在2万亿美元以上。中低收入国家财政资金往往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动员私营部门参与融资,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思路和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相关发展规划,第一届高峰论坛提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作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框架设想。“五通”建设,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措施。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动力。2017年5月,28国财政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对资金来源讲得比较清楚,包括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等,还有各个国家的本地债券市场、股权投资等等。其中最关键的是私营部门资金。私营部门资金是指除财政资金(多边银行资金本质上也属于财政资金)之外的其他来源资金。私营部门资金包括企业投入的股权资本金,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还有金融市场各种资金,比如项目发行上市,项目债券筹集的资金等等。有效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关键是要解决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问题,所以,创造价值是融资的关键。

因此,立足于当前现状,如何借鉴国际国内发展建设经验,制衡国际项目(投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是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参与“一带一路”融资的重点所在。

三、主要的研究结论和启示

3.1 私人部门资金参与者占比及其主要障碍

私人部门资金的来源包括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私人养老金等等,占比分别为33.50%、24.17%、22.08%,融资的关键是,首先要把握各类资金的偏好、动机、约束条件及其支持因素,然后根据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合理匹配各类资金。保险资金和养老资金是很重要的来源,如果投资长期基础设施,在项目发展成熟后,原始股权投资到后面收益率非常高。以深赤湾为例,相对于原始投资,2003年以来,年分红率接近50%,所以保险公司匹配这些长期投资,收益率是非常高的。而来自银行的资金,长期投资是行不通的,银行资金是比较偏向于短期的。像花旗银行有10%是五年以上的投资,而民生银行除住房按揭贷款外只有0.3%是五年以上的贷款。但银行在建设期集中监控的作用又是强大而且难以替代的。

鼓励私营部门以合理的成本对可持续基础设施进行足够的投资将要克服或消除五大障碍:缺乏透明和“可担保”的管道;高发展与交易成本;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来维持或扩大该系统;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不足;不利和不确定的规章和政策。

3.2 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体制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治理环境风险、货币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和项目准备。政治风险包括外交、大国关系等;体制风险包括腐败、公共行政薄弱、监管质量低下、法律纠纷执行不力、税收制度不透明;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有经济周期波动大、宏观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高、税负高低等;治理环境风险包括国有化威胁、资本汇回管制、渐进式征收、税法变更等。2017年OECD估计机构投资者的全球资产就达92.6万亿美元,只要有1%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填补融资缺口。可见市场是不差钱的,差的就是安全资产。如果基础设施构建好,将是非常好的安全资产。

3.3 亚洲发展银行的经验

亚行不仅要提供援助贷款,更重要的信息获取、知识积累与扩散的专业性组织。其中的机构设置不是部门制,而是以发展目标为导向,推进项目可持续性的流程制。亚行下有区域协调专家,主要处理政府与组织间的关系,获取项目信息;区域经济学家团队,负责宏观经济金融状况,风险关注与分析等;合作协调局,为成员国提供知识援助,如改革政策建议等;独立评估局,事前调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知识推广等;13个专业小组,负责专业研究、培养,谈判融资协调等支持工作;合作监管局,利用合规监管,降低项目政治风险,完善治理结构。这些机构内部设置之间形成一个链状,紧密相连。此外,为了增强项目可持续性,往往对东道国附加改革配套措施要求,如亚行正在推动的乌兹别克斯坦2年6亿美元的贷款项目,该项目亚行要求乌兹别克斯坦提供28项配套改革措施,把不可行的项目变得可行。

3.4 世界银行集团机构作用与经验

世界银行于1944年成立,下辖五个分支机构。IFC:国际金融公司,1956年成立,184个成员国,主要是为项目筹集第三方资金。IDA:国际开发协会,1960年成立,173个成员国,主要是对低收入的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ICSID: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1966年成立,153个成员国,负责国际投资争端仲裁。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1988年成立,181个成员国,负责政治风险担保。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12月成立,负责稳定汇率与国际收支,降低违约风险。世行通过这些机构,逐步构建并拥有了异常丰富的资源,让企业只承担合理的商业风险。相应地,亚投行也可以学习世行的经验,让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只承担合理的商业风险,避免政治风险转嫁给企业承担。

3.5 动员私人部门资金参与的政策建议

以产业园区为抓手,产业园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经济特区。就如中国过去发展过程中的深圳经济特区,全国一般企业所得税率为33%,而深圳是15%,减半征收;人才方面,深圳优质人才集中度很高;治安方面,特区对流动人口采取严查暂住证的管理方式等。以园区为抓手,企业走出去就可以避免很多风险。对此建议有:第一、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便捷性;第二,强化项目准备与融资结构搭建降低项目风险,多元化的融资能够共同制衡项目风险;第三,改善园区营商环境,带动国内国际企业入驻;第四,加强多边双边政策合作与监管培训交流,降低项目风险。

3.6 学院与中心智库可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可以针对性开展多边合作研讨与交流活动。主要有沿线国家开展发展规划对接研讨,货币与监管政策合作研讨,营商环境改革等研讨。

加强财经与监管政策培训交流。当前,中国正面临由向发达国家开放到主动走向全球化的转型,国家会计学院也在顺应发展需要加快转型。对内,以科研与相关案例为基础,以商业模式为核心,以财经领域为着力点,培养“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人才。如,不少央企在“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院充分结合“一带一路”相关热点难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在宏观经济解读、税收政策解读、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涉税风险防范、金融创新等方面安排了培训课程,举办了系列培训。此外,学院与亚行合作,共同举办了金融机构境外环境与社会合规风险监管国际研讨会,降低金融机构境外项目融资风险;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促进中亚地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培训班,探讨改善中亚地区区域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

嘉宾简介:江日初,男,经济学博士、厦门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曾在商业银行总行研究部工作数年。主要研究领域: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研究》、《投资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双月刊)》、《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农村经济》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财政部共建课题、参与国家级课题、省社科课题以及商业银行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先后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举办的“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加拿大毅伟商学院举办的“案例教学法”、 财政部联合英国ACCA举办的“管理会计发展与创新” 、财政部联合IMF举办的“金融政策与规划”等多种国际培训。主要讲授专题: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宏观经济金融形式分析、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及转型之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产业链金融、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金融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项目运营的思路模式及方法等十多个专题。

文稿整理:云顶财说记者 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