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洞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洞察 >> 正文

云顶论坛 | 马文慧:从全球三大湾区看粤港澳湾区发展的新机遇

发布日期:2019-05-23     来源: 云顶财说     点击:

编者按: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最高级别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为何如此重要,为什么是国家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纲要”又将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云锋金融集团马文慧总监对比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历史,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阐释粤港澳湾区在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改革开放、推进金融开放等方面的意义。提出三大关注方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内迁给湾区内外带来新发展;科技结合产业带来创新破局新动力;跨境金融带来保险、证券、基金等多个金融子行业发展机遇。

一、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 人口红利进入拐点,资本投入受制于宏观杠杆率

众所周知,我国GDP增长中枢下移。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产出增长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劳动、资本投入和包括技术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起,我们已经进入人口红利的拐点,现在每百人抚养比率超过40%,到2050年将超过美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消失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现在很多企业在积极进行自动化,希望用机器替代人工。从产出增长的第二个驱动因素看,资本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我国的宏观杠杆率近年来不断上升,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超过GDP的160%。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房价的上升和放贷债务上升,家庭部门的杠杆率上升也非常快。同样GDP产出的资本密度越来越大,资本投入拉动增长的边际效益递减。

(二)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另外一个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根据测算,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是负贡献。当上文提到的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生产率未来将持平或者下降的时候,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加迫切。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制度等。这也就要求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释放生产力。

(三)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改革开放新机会

未来的增长主要靠新的机会,新的需求。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现在发展水平低,但是增速比较快。 “一带一路”涵盖了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的GDP增速是非常可观的。经合组织预测,到205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新兴市场十大经济体中,有七大经济体都是在“一带一路”亚洲国家。从利用好海外增长潜力、实现内部产业升级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独特的意义。

综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二、 全球三大湾区发展的借鉴

湾区和城市群的区别在于“水”资源。在所有物流融通中,水运、港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很多港口,首先吸引了贸易,再吸引来了人才,以及相应的资本,最后形成了很多创新。纵观全球三大湾区,或多或少跟港口和贸易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如此。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中心,湾区特点十分突出。

(一) 旧金山湾区:人才技术引领创新增长

旧金山湾区面积不大,人口只有770万,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有7110万,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从面积和人口来看,旧金山湾区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这里聚集很多全球500强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旧金山湾区跟美国其他区域相比,专利数量远多于其他区域,经济增长也远远快于其他区域。旧金山湾区的形成最初是由于淘金热,在此之后真正成为今日的湾区和硅谷主要因为二战。二战带来巨大的造船需求,在当地成立很多造船厂,吸引了人才和相应的资金。同时军事上的投入也使得当地基础科学有了相当的积淀,尤其是电子科学。湾区最初的基础科研是在军事科学基础上由国家拉动的,在此之后又经过了几代硅谷人和湾区人的转化创新。湾区的创业文化盛行。创业成功者的再次创业和投资十分普遍,如Paypal的创始人退出后继续创业和投资,脸书、谷歌、特斯拉等许多今天耳熟能详的公司都在这个创新创业网络中。从创投再到创新,到最后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总结下来,我认为旧金山湾区发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是需要有着基础科研的实力,加上教育的辅助,之后自下而上逐渐生长出来创新创业的文化。

(二) 纽约湾区:跨区合作、产业升级

人们可能有点淡忘纽约也是一个湾了,最初它就是靠海湾贸易发展起来。纽约湾区现在集中的主要是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占比很少。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纽约湾区就是:跨区合作,共同规划。纽约看似是一个湾区,实际上是跨了三个州,跨州的规划需要做好自上而下的安排。在纽约湾区有很多相关的规划机构,比如大都市规划组织,区域规划组织(RPO)。其中,区域规划组织是一个民间智库,它自从30年代起曾经4次提出纽约湾区规划系列规划建议,对纽约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非常完善,党中央国务院亲自部署,香港也把湾区规划作为重点规划工作之一。其次也有很多民间智库,相信对湾区未来发展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东京湾区:产学研体系

东京湾区是港口最密集的区。历史上东京是江户一带,现在扩大到另外几个县。东京湾区对日本GDP的贡献接近40%,几乎反映日本经济全貌。东京湾区的特点首先是贸易拉动。因为日本本土需求非常有限,湾区的发展十分依赖对外贸易。另外,东京湾区的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因贸易带动制造业发展。

如果给东京湾区的发展用一个关健词概括,我认为是产学研体系。一个大企业通常有一个中央的研究所,研究所再对接几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实现对生产技术的拉动。例如,丰田的研究所,以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过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大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布局让湾区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四) 对比三大湾区

对比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GDP总量上,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差不多,远高于旧金山湾区;在人均GDP上,大湾区则远远低于其他湾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大湾区在年专利数量,基建工程,机场年货物吞吐量,机场年旅客量,港口年货柜吞吐量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和未来的机会

(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1) 规模大

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非常可观,为1.6万亿美元。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按一个单独的经济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跟韩国和俄罗斯是持平的,排在全球第11、12位左右。从GDP增速上看,2018年广东省增速6.8%,深圳GDP增速7.5 %,但是韩国这几年的GDP增速只有3%左右。以这个增速看,湾区未来GDP总量赶超其他湾区是很快的事情。汇丰银行预测,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将相当于全球第九大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将是具有巨大经济体量的现象级的区域。

2) 产业全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强,九市发展各有侧重。粤港澳大湾区所包括的九个城市,有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等等,各有侧重,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多。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但是苹果还是不愿意把工厂迁出中国,因为苹果生产所需要的配件在周边能够很容易得到,这种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在美国是很难能够获得的,这也是产业全的代表性优势。

3) 基建强

基建强跟自上而下的规划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对比了各个湾区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其中,旧金山湾区有一个世界知名的金门大桥,曾在大萧条时期拉动就业,并因一些当时的技术创新而受称赞。实际上金门大桥长度只有2公里多。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全长达到55公里,在技术上有多方面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建是我们的一张名片,在湾区中优势也非常突出。除了前面所提的港珠澳大桥,还有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基建联通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增加了要素的流动。

4) 政策多

这也是其他湾区不具备的。其他三个湾区都是在同一个政治经济体系下。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三关税三货币。这其中固然存在一定的壁垒,但也给区域性政策留下了很多空间。比如区内物流清关、企业跨境投资、人员跨境流动、资本在湾区的政策框架内跨境流动等等。此外,湾区内已经有经济特区,像深圳;还有自贸区,如前海等。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有的和未来潜在涉及到的政策非常多,释放制度红利的空间很大。

(二)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机会

自从规划出来之后,湾区的房地产应声上涨。很多房地产公司对湾区内各个城市人员流动情况和房地产增值潜力研究很透彻。但在这里我要讲的是对产业发展的机会。根据毕马威的一份调查,湾区企业家眼中,最突出的机会首先是贸易和物流,其次是金融服务,再是创新与科技研发。其他还有专业服务、制造业、旅游会展等。未来,我认为主要有三大关注方向:金融实力和科技基础带来的创新动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内迁辐射湾区内外;以及金融创新。

1) 金融实力和科技基础带来的创新动力

谈到硅谷的时候曾说过拥有基础科研实力是创新的基础。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很多基础科研是由企业完成,90%的专利是来自于企业,90%的研发投入来自于企业。在科研这块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积累。我们看到腾讯2018年度研发支出是280多亿人民币,华为则超过1000亿。此外,在很多技术领域我们也有了突破,如4G、超导体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车等等。

湾区的不同层面的金融布局也将有利于创新的开展。在基础科研层面,深圳现在成立了由国家出资的基础科研基金。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无论是深圳、前海、还是香港,都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在与资本市场对接方面,湾区拥有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香港吸引大量的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去年香港发布了上市新规,其中规定符合条件的生物制药公司,没有收入也可以在港上市。湾区多层次的金融布局和优势为创新提供了条件。

2) 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内迁辐射湾区内外

从制造业来看,深圳越来越成为各大企业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并将对湾区内其他城市和湾区外的地区形成梯度辐射。深圳地价和人力成本很高,许多企业把研发放在深圳,把生产放在东莞、惠州这样的城市。近些年又有其他的现象,例如一家做稀土配件的公司,原来在东莞,现在迁到安徽。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湾区各市都有相适宜的产业,也有比较优势。另外还可以进一步辐射湾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

3) 金融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2.7万字中,保险被提到的次数是最多的,达到13次。其他名词包括人民币甚至还少于保险,从中也可以看出湾区金融在哪些方面布局更多。湾区规划允许更多的区内金融机构跨境提供保险,包括机动车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保险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广州,深圳每年人口净流入规模巨大,但是原来的教育、医疗等等基础社会服务不够,就需要更多的资源辅助。过去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但是担心后期服务,现在湾区规划为跨境保险提供了契机,后续服务也有了保证。

港股通、陆股通、债券通等的推行,让香港成为连接海外和内地的地方,也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先行之地。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香港具有多重的作用,可以继续发挥传统的融资优势,可以成为风险管理中心,还可以成为区内财富管理中心。(完)

嘉宾简介:马文慧, 云锋金融集团研究及策略部总监,特许金融分析师(CFA);10余年海外市场投资研究和资产配置经验,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资产配置部副总裁,参与制订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战略和战术资产配置策略,曾任外汇管理局海外大型项目投资评审小组投票委员。

 

文稿整理:云顶财说记者 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