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发展高层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的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思路、新对策。
本届论坛由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我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塞尔维亚、巴林、塞拉利昂、斯里兰卡、菲律宾等七国驻华使节出席论坛,聚焦:加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多边税收合作,国际金融服务保障,优化企业“走出去”政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与合作,全球商业模式下的价值创造与税收,区域投资合作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一、驻华使节积极评价中国抗疫成效及“一带一路”合作进展,展现强烈合作愿望。
与会驻华使节高度赞赏中国抗疫成果,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
1.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和成效赢得赞赏。坦桑尼亚驻华使节表示有幸参与此前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感谢中国与世界共同抗击疫情带来的挑战。塞拉利昂驻华使节对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他表示,中国自1971年与塞拉利昂建交以来,两国维系着深厚友谊,从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到今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中国均及时主动地向非洲国家施以援手,展现了患难与共的精神。菲律宾驻华使节感谢中国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向菲律宾捐赠抗疫物资,感谢福建医疗队帮助菲律宾抗击疫情。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
塞拉利昂共和国驻华大使欧内斯特·恩多马希纳
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格伦·吉布·佩尼亚兰达
2.“一带一路”合作成果在多国落地生花。马来西亚驻华使节指出,中马在贸易、投资、教育和旅游的合作开展了广泛合作,马来西亚与福建、厦门渊源深厚,合作密切,201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马来西亚分校,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中国投资者在马来西亚的电子、电器、造纸、印刷、出版、交通设备、科技、测量设备、化学产品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投资。斯里兰卡驻华使节表示,“一带一路”合作也在斯里兰卡启动了多个项目,包括集医疗、教育、娱乐、酒店、餐饮、零售、办公等为一体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以炼化、建材等加工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中国-斯里兰卡物流与工业园等。塞尔维亚是最早一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在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中国的合作进展顺利,来自福建的紫金矿业以及中国铁建、华为、中兴、中铁国际、葛洲坝集团等多个中国企业都在塞尔维亚开展业务。中国与塞拉利昂自2018年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以来,已在农业、医疗、人力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中国和菲律宾在电信、农业、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进展。
马来西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再纳阿比丁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卡迪尔卡姆·康德萨米·尤格纳丹
3.“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中国深化合作意愿强烈。巴林驻华使节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巴林“2030经济发展愿景”不谋而合,欢迎中国企业到巴投资兴业,巴林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签证流程、一站式服务和极低的营商成本。巴林将旅游业、制造业、信息技术、商业服务和物流作为重点关注的行业,未来,还可结合中国在基建、电商、医药、零售等领域的优势及巴林在能源、矿产、畜牧业、清真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优势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坦桑尼亚驻华使节表示,坦桑尼亚拥有安全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和高效的物流,拥有咖啡、木薯、煤、铁、宝石等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为中坦开展投资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菲律宾使节表示,中菲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住房、能源、交通、钢铁石化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菲律宾作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国民素质高,营商成本低廉,在电子和半导体产业有强大优势,为应对疫情影响、吸引投资,菲律宾还在降低税率、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塞尔维亚驻华使节认为,中塞在电子、建筑、信息技术、食品、家居、旅游业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斯里兰卡驻华使节也期待中斯在汽车、制药、面料等产业领域继续开展更多合作。
巴林王国驻华大使安瓦尔·阿拉杜拉
塞尔维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万·坎迪亚斯
二、国内专家为疫情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
与会的中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纷纷从公共卫生安全、税收、金融、供应链与产业链等多个视角,分享中国政策和经验,解读疫情背景下国际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并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中国抗疫成果显著,“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与会嘉宾表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恢复社会生产及民众生活秩序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效。今年以来,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国际经贸受到较大冲击,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贸易在疫情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非金融类投资达到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略有下降,但基本上保持规模,这是中国与有关国家联手抗击疫情的结果。中国政府将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全球疫情下继续深化国家经济合作,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高质量发展。
2.厦门积极发挥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财经发展政策研究高地。厦门是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和重要港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厦门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经贸往来,加强人文交流,加快发展友城关系。今年以来,厦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7月厦门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7.9%,社会经济运营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当前,厦门市致力于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欢迎海内外企业来厦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一方面,厦门市政府也在加大力度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对接。另一方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作为厦门在“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相关的重要智库,将坚持传承丝路精神,积极发挥决策咨询、启迪民智的功能。黄京菁副院长谈到“学院将通过举办高层论坛,专业化的培训和国内国际交流活动,致力于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和政策制定上做好参谋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剑辉教授指出“中心围绕五个方面工作开展,第一是政策研究,开展研究机构建设、‘一带一路’会计准则合作、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等;第二是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财经官员、中介组织和学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实操经验;第三是专业培训,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专业服务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第四是交流合作,走访各国金融机构和多边机构;最后是培养‘一带一路’专业的高层次财经人才。”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建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京菁
3.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需要新方案。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与会嘉宾从多个角度为打造新形势下推动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提供建议。
一是要将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的长期行动。各国应秉承尊重差异、互利共赢原则,充分动员国内和国际资源、政府和民间力量,综合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将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规划,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和公共卫生合作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原特命全权大使于洪君表示“应当建立公共安全领域的常态化高层次领导人对话机制和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开展人才培训和研发试验合作交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原特命全权大使于洪君
二是要加强多边税收合作,继续发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在税收征管政策协调、征管能力建设、加快争端解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问题(BEPS),积极落实BEPS行动计划。各国需要通过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能力。首先,建立政府层面的多边合作机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谈到“应当建立有效税收争端的解决机制,加强国与国税收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其次,构建多边税收信息交换机制,提高税收制度透明度,提升税收确定性。最后,税收征管合作需要考虑改变已有税基游戏规则。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剑辉教授指出“税收立法需要秉承单一实体规则,将跨国公司全球分支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
“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剑辉
三是要推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合作,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新的经济业态、新的产业尽快形成。过去,经济发展全球化让跨国企业获得了成本节约和市场溢价的好处,通过全球价值链以无形资产转移定价。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全球供应链有可能会缩短,世界经济全球化迎来新的契机。“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往来和合作共建过程中需要抓住全球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机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推动价值链和产业链升级换代,动态优化平衡战略布局。一方面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创造理想的投资环境,实现战略互信、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消除各国行政壁垒,避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全面高质量和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全面合作,鼓励有资质的投资人积极参与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的行业中,推动各国多边贸易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监事会主席刘顺达
四是要深化国际金融服务保障,推进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首先,我国需要丰富“一带一路”合作的资金来源,除了援助外,还应进一步鼓励政策性贷款和保险,开发性金融贷款,商业银行信贷,银联国际、蚂蚁金服、微信支付等科技企业资金,直接投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投海外以及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的对外投资。其次,我国需要重视加强“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的金融服务保障,尤其是通过金融深化促进企业创新。中国有很好的技术应用场景,应当将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现到“一带一路”上,避免输出过剩产能。此外,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指出“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是知识,金融深化需要能支持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过程不能仅仅提供标准化产品,而应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创新服务。最后,“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创新企业家和创新金融家相结合,营造适合企业家发展的文化氛围,实现自主循环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
五是推动创新型投融资方式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基金通过开放合作的态度,丝路基金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刘争鸣谈到“丝路基金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领域提供资金的大力支持,投资方式上侧重运用股权投资来撬动债券类资产投入,降低投资国财政担保负担;中非基金在中非合作中的产业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绿色发展、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展广泛投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迟建新指出“我国对非投资需要重视长期利益,解决资金和项目的匹配问题。”首先,运用PPP、BOT等金融创新,丰富资金来源;其次,鼓励直接投资,创建风险分担机制,提供个性化金融投资服务;再次,鼓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多开设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事务所、评估公司、证券公司等;最后,转变投资方式,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形成合力,扩大人民币对外投资能力,实现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深层次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多元化和产业链全球化。
丝路基金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刘争鸣
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迟建新
六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良好信用环境。需要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以及经贸产业合作建设“三个抓手”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去。首先,建立“一带一路”信用评级体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印尼工作组长谢龙海先生提出“需要关注项目中的风险真正承担者,发挥信用保险的逆周期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风险评估,在后疫情时代为小微企业突出普惠金融政策措施;其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大人民币清算网络体系建设;最后,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家风险跟踪和预警机制,降低本土企业海外投资过程的政策风险,增加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和期限,多方共担,合作化解风险。运用技术手段支撑企业信用,国家信用乃至个人风险管理,构建信用制度体系。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印尼工作组组长谢龙海
七是积极关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新基建等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一方面,疫情期间,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线上商务、线上生活消费娱乐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在基础建设领域朝着建设-拥有-经营模式(BOO)以及建设-经营-转让(BOT)的建设项目全周期方向发展,在金融支持下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多数发达国家市场泡沫化现象加剧,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由于货币宽松政策,或者财政赤字货币化等措施导致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抛锚,凸显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潜力,通讯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现代化商业物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疫设施、生物医药医疗、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行业都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耕细作。丝路基金原董事总经理刘争鸣认为“国内外双循环能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有利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