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

财经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研究 -> 正文

袁政慧:共享员工的崛起及原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11

编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一些行业例如餐饮业暂时难以复工,而线上零售行业却面临人员短缺的情况,这便催生了共享员工这一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共享员工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又有何创新之处,它是否能成为未来用工趋势?对此,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袁政慧副教授撰写了共享文章系列共三篇文章进行探讨。作为共享员工系列第二篇文章,本文阐述了共享员工在各行业崛起的现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共享员工并非无本之木,它是共享经济与流量经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企业内外因结合的产物。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却意外让共享员工这一创新模式在神州大地迅速走红。目前,国内共享员工崛起的状况如何?共享员工崛起背后的原因又是为什么?本文将研究共享员工在各行业崛起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期望能找出共享员工这一新生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为有关企业及管理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共享员工崛起的现状

(一)共享员工在服务业新经济中强势崛起

新冠肺炎疫情让同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处境迥异,冰火两重天。传统线下服务业比如餐饮、酒店等企业面临开工难、大量员工闲置、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进入冰封期。而新经济企业比如新零售、电商平台等则面临订单暴增,店小二、配送小哥缺口巨大,人们因疫情而无法外出采购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大多涌到线上,行情火爆。

自2月3日盒马鲜生与云海肴、西贝等餐饮企业达成“共享员工”合作后,陆续有餐饮、酒店、影院、百货、商场、出租、汽车租赁等32家企业加入进来。盒马共享员工招聘计划发出一周后,全国已有6000多人上岗。盒马在2月12日启动2020年3万人的招聘计划,其中有1万人为急需的配送小哥等职位。继盒马鲜生率先推出“共享员工”后,已经有数十家不同行业的企业招聘了“共享员工”。比如,顺丰同城急送预计有3万共享员工岗位开放,京东集团联合旗下达达快送平台也公开招募35000个正式及临时员工。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述企业及苏宁、联想、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在内已发出超十万岗位的“共享招工令”。 1

疫情面前,餐饮、酒店、旅游等多个传统服务业遭受重创。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仅春节期间,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2

但是,线上新零售如线上商超、生鲜电商等行业,包括这些行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如物流、仓储、配送等却强势崛起。这类O2O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包括一直布局“到家”业务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美团买菜等生鲜电商企业的业绩增长突出。不仅生鲜电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近日针对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普遍增长了80%~200%,部分企业大年初一(1月25日)到正月十五(2月8日)期间的线上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以上。3 同时,传统服务业也被这次疫情倒逼转型。如传统百货业态,到家业务呈现出急速增长的态势。以天虹百货为例,疫情期间几乎全部通过到家方式销售,现在已经通过到家业务实现了10%左右的销售增长,逆市飘红。

(二)共享员工拓展至制造业

疫情期间,员工岗位工作的冷热不均不光引发了服务业中餐饮企业与线上新零售企业的共享员工热潮,在制造业当中,也存在同样问题。比如,一方面,一些与抗疫急需用品有关的产业和企业员工即便加班加点而人手还是远远不够;另一方面,一些病毒感染风险较大的行业,存在临时歇业和临时减少用工人员。因此,除了线上新零售和线下到家业务等服务业企业开放共享员工以外,共享员工也拓展至制造业。

在制造业当中,抗疫用品生产企业采用共享员工模式化解员工不足的压力。目前,抗疫用品,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测试盒、药品等产量全球供小于求,国内有些工厂即使24小时生产仍难满足需求,而春节假期叠加疫情让这类企业已经放假的员工“返岗难”,因此,启动共享员工,与包括服务业员工以及临时性产品库存积压和产能过剩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合作,不仅能有效盘活临时赋闲在家的人力资源,缓解一些企业需减员减产的压力,还能更好地保障抗疫急需用品的生产,解决一线生产员工不足的困难。比如,上海腾瑞制药有限公司新增口罩生产线就采用了其他企业的待业员工、餐饮行业员工等共享员工,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采用了昆明世纪金源酒店42名共享员工,解决了燃眉之急。

除了抗疫用品生产企业之外,其他制造业,尤其是保民生产品的制造企业以及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制造企业,更是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开启共享员工模式。比如,海信集团青岛智动精工电子有限公司采用共享员工100多名,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的40名共享员工在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上岗,上海小元国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的歇业员工紧急“增援”化妆品企业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解决了疫情期间用工难的问题。

二、共享员工走红的原因

共享员工在包括新零售等服务业及传统制造业的强势崛起并非突然之举,而是在原有的企业灵活用工方式基础之上的创新,本共享员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共享员工——一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点击链接)从微观的视角分析了共享员工模式崛起的内在原因,即这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给各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较好的收益,而本篇文章将采用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宏观环境分析工具PEST模型(P代表Politics政治,E代表Economy经济,S代表Society,T代表Technology技术)来研究共享员工崛起的原因。

(一)政治

一个国家的政治局势以及体制对于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近期共享员工之所以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以及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在继续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很多地方政府在看到共享员工为帮助各行业复工复产取得的巨大成效之后,积极引导,推动了共享员工的高速发展。比如,北京市商务局建立“点对点”监测补货保障机制,引导便利店企业跨行业按需对接“共享员工”。安徽省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鼓励通过共享员工等多种形式,支持及参与企业用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政府部门专门搭建了“共享员工”服务平台,已吸引了10多家企业加入。

(二)经济

共享员工是共享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2015年“共享经济元年”到现在,中国的共享经济经历了一番野蛮生长。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等类似,共享员工是用人企业“不求拥有,但求使用”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比如,上海市奉贤区政府主动为企业搭建互助发展跨界融合平台,通过共享员工、共享平台、共享空间等形式,推动了上海东方美谷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强对接,协助企业共渡难关。

除了共享经济以外,共享员工也是流量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种反映。流量经济是指一个区域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资源要素在集聚辐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再通过循环不断的流量规模,达到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共享员工模式中,原本具备相当流量的用工大户,如餐饮、酒店、旅游等企业因市场突变而减少了流量,甚至流量为零,而线上零售企业,如盒马生鲜、京东到家等因疫情导致流量暴增,而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而然聚集到流量更大的企业里面。从本质上来说,共享员工就是员工从旧的高流量产业流入到新的高流量产业。

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共享员工的崛起是共享经济与流量经济共同作用在人力资源领域的结果,是现阶段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反应。

(三)社会

社会因素由人们的人文理念,审美与价值组成,还包括了地方风俗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在这个社会上,人们对于共享员工的认识与市场对于共享员工的需求一样,决定了共享员工的发展与走向。

在这次疫情的特定时期,共享员工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了人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体系和部门之间的短期临时调配和租用等灵活管理方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社会效应值得肯定。

共享员工不仅实现了员工输出企业、员工输入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公司、消费者和员工五方共赢,更是承担了一份沉甸甸的战“疫”重任。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社会的正常运行,让老百姓安心在家抗疫,民生物资的供给成为防疫工作的重点,国家紧急调拨储备物资保障供应,而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落在了一个个外卖小哥肩上。

为了保障民生物资的快速、有序流通与配送,共享员工不畏风险与困难,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很快投入到店小二、外卖小哥等工作岗位,积极参与到这场稳供给、保民生的战“疫”中,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共享员工这种新模式体现了中国人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去共克时艰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反过来又促进了更多人去支持共享员工,促进其高速发展。

(四)技术

共享员工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创新方式,而这种创新来源于技术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完善,目前已经具备了把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利用得更好的技术条件,每一个劳动者可以为多家企业服务,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即“在大数据的驱动下,人、货、场的重构”。他认为新零售将取代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将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零售业态,而这种业态会对纯电商及线下零售带来巨大的冲击。最先打破这一局面的就是盒马鲜生,依托阿里的大数据,改变传统商超的格局,增加了堂食及半小时达等服务。在选品上,实现海量商品的精准化筛选,针对80、90后的白领人群,完成了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到消费者的全数字化链路。盒马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由于分拣、配送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半小时三公里的生活圈配送,以至于地产界出现了“盒区房”,即距离盒马门店三公里以内的房产。今年春节,盒马又在全国率先推出共享员工,实现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叠加效应。

平台技术的成熟,大数据精准匹配共享员工等的广泛应用让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得到了大力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和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公司纷纷加入到这场创新当中。比如,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FESCO)推出“HELO共享用工平台”,实现员工资源共享,助力企业跨界合作。青岛市商务局推出了商贸企业疫期用工线上直播交流平台,积极为企业冗余员工“支援”复工企业牵线搭桥。

综上所述,共享员工现已在全国诸多行业中迅速铺开。共享员工的崛起是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它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共享经济与流量经济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企业内外因结合的产物。同时,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成熟都为共享员工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只要这些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共享员工这种模式还会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完)

脚注

1、数据来源:新浪科技. “共享员工”意外走红 未来会成为常态吗? [EB/01].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2-18/doc-iimxxstf2321695.shtml, 2020-02-18.

2、数据来源:海口资讯网.盒马全面正常运营“共享员工”还能共享吗?[EB/01]. http://www.hknsmgbs.com/cpyy/32203.html, 2020-03-03.

3、数据来源:工人日报.疫情之下"到家"业务猛增 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企业业绩增长亮眼[EB/01].

http://m.001ce.com/zixun/yaowen/2020/0218/10003508.html, 2020-02-18.

主要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 “共享员工”意外走红 未来会成为常态吗? [EB/01].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2-18/doc-iimxxstf2321695.shtml, 2020-02-18.

2.海口资讯网.盒马全面正常运营“共享员工”还能共享吗?[EB/01]. http://www.hknsmgbs.com/cpyy/32203.html, 2020-03-03.

3.工人日报.疫情之下"到家"业务猛增 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企业业绩增长亮眼[EB/01].

http://m.001ce.com/zixun/yaowen/2020/0218/10003508.html, 2020-02-18.

4.谢丹丹.孩子王:平台化是共享员工的前提[J].中外管理. 2016(03):52-55.

5.孙希有.流量经济[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